2015【東歐奧捷十日】Day6-布拉格城堡、聖維特教堂、黃金小巷、米其林餐廳、查理大橋、天文鐘塔


今天就是要來好好認識布拉格,我們從老城區的布拉格城堡,一直到查理大橋與著名的天文鐘塔。

行程內容
【布拉格城堡】→【聖維特教堂】→【黃金小巷】→【米其林餐廳 Coda】→【查理大橋】→【天文鐘塔 】→【希爾頓布拉格老城飯店】

01
布拉格城堡 Prague Castle

早晨的布拉格
因為這天會續住在布拉格希爾頓飯店一晚,所以早上省去了整理行李的時間,趁著早餐前的空檔,我們又跑到外面逛大街。集合時間一到,大家搭上遊覽車,在導遊的介紹中,緩緩朝布拉格城堡前進。


也許是因為接近車站的地理位置,街上陸續已經有不少來往的行人,不像在哈斯達特早晨時的寧靜。


在台灣少見的輕軌電車迎面而來,彷彿浪漫電影情節的場景。


老新猶太會堂建於1270年,是布拉格最早的哥德式建築之一。


布拉格的共和國廣場是老城區和新城交界處,也是市區電車線路的交匯點。

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城堡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包括舊皇宮在內,自古以來都是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國總統的所在地。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左岸的丘陵上,這裡視野遼闊,可以俯瞰伏爾塔瓦河、查理大橋及整個布拉格的老城區。昔日王宮的門禁森嚴,一般百姓無法入內,而今遊客絡繹不絕,已是捷克最重要的景點之一。


聖喬治大殿(Bazilika Svatého Jiří)是布拉格城堡內最古老的教堂,比聖維特大教堂還要早,也是捷克保存狀況最良好的仿羅馬式建築。


一下遊覽車,大家忙著拍照,沒聽清楚這建築是什麼(上網查是騎馬廳 Riding Hall位於城堡的第三中庭。)。


街頭藝人除了演奏,也會熱情的與遊客拍照。


城堡外已有許多小販開始做起生意。

衛兵交接與閱兵儀式
城堡入口的衛兵,現在已是遊客們爭相拍照的焦點,除了每個整點的衛兵交接外,中午十二點還會有閱兵儀式,在太陽耀眼時,衛兵還可以戴著墨鏡站哨,非常帥氣。


衛兵服裝也是大有來頭,是知名電影《阿瑪迪斯》的服裝設計師Theodor Pištěk設計的。


城堡為現任捷克總統的官邸,衛兵前方的是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1918年-1935年)馬蕯里克的銅像。


衛兵所站的位置是城堡大門,大門上的雕像,是18世紀藝術家普雷所鑄造的,名為「打鬥的巨人」。


「打鬥的巨人」雕像,巨人手上的尖刀,代表著執行者權力的象徵。


「打鬥的巨人」雕像,巨人手上的棍棒,代表著執行者權力的象徵。

馬提亞大門
馬提亞大門建造於17世紀,是捷克境內最早的巴洛克建築。再往前走,穿過馬提亞大門(Matthias Gate)後,映入眼簾的是第二中庭,中庭裡的柯爾噴泉,是屬於巴洛克式的華麗噴泉。在第二中庭除了噴泉之外,還有洛可可風格的聖十字教堂、珍禽籠、總統官邸。(珍禽籠另有防止水井遭人下毒、或是把不貞的女性關起來的說法?)


在城堡大門到馬提亞大門之間的第一庭院-赫拉德查尼廣場( 又稱城堡廣場 ),是總統官邸在接見外賓時的地點。


第二庭院的柯爾噴泉建於1688年,原本在噴泉頂端鑲有哈布斯堡家族的雙鷹標誌,在獨立革命時被拿掉了。


隔著噴泉,試著能否拍出太陽光芒,但效果有限。


硬是要擺這姿勢,我想妹妹和妹夫應該很喜歡七龍珠吧~XD

02
聖維特教堂
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

聖維特教堂的建造和擴建工程持續了近六個世紀,於1929年才正式完工,教堂長124公尺、寬60公尺、高34公尺,最高主塔99﹒6公尺。從教堂正面望去,尖拱、飛扶壁、玫瑰花窗、鋸齒尖塔等,都是哥德式建築的特色。更詳細資訊可查看官網介紹


導遊特地拿了二張不同樣式的票給我們留作紀念,一張票可以參觀【聖維特教堂 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和【黃金小巷 Zlatá ulička】二個地方。因為參觀費用已含在團費裡,所以不太清楚價格多少。


聖維特教堂建於14世紀,歷經數百年才最終於20世紀初完工。


站在教堂的前方,被它的巨大、華麗的外觀給震撼。


聖維特教堂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教堂,也是哥德式建築的典範。


大門上方的精緻浮雕,描繪了聖經故事或聖人形象。


建築工法採用頂棚交錯的肋拱穹窿,可有效的減輕屋頂重量,減少樑柱系統的負擔。


上半部的自然採光與大面積的彩繪玻璃窗,使教堂內部充滿柔和光線,更加感受到莊嚴。

小插曲
在我們瘋狂拍照的同時,導遊已和當地的嚮導會合,並買了好了門票分給大家。參觀的人乖乖排隊進場,在我們緩緩前進時,竟然有一整團的中國遊客(沒錯!真的是一整團),若無其事的擠到我們之中,結果我們的導遊大聲阻止,他們卻依然自顧自的聊天,完全不當一回事,最後甚至連一起排隊的外國人也噓聲四起,他們還是不為所動,就這樣一路擠進教堂,真的是讓人深深感受到「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慕夏之窗
慕夏之窗 ( 聖西瑞爾和聖迪烏斯的傳說 - 東羅馬帝國傳教士聖西瑞爾和聖迪烏斯傳教到斯拉夫的事跡 ) 冷色調的外圍代表人生旅途剛開始時被困苦、艱難圍繞,在不斷努力、奮鬥,到達中央的暖色調部份,代表接近了心中的光明,接近了心中的上帝,表達出心中的美好。


【慕夏之窗】描繪的故事是「斯拉夫人的傳教士」聖西里爾與聖梅多德。


慕夏在窗戶中運用了大量的圓形和螺旋圖案。


我們靠近【慕夏之窗】,角度讓光影顏色又不一樣了。


陽光在牆壁上灑下斑駁絢麗的光影。


雖然教堂充滿了遊客,但並不會過於擁擠。

玫瑰之窗
走到教堂的最裡面往外看,著名的玫瑰之窗就出現在眼前,雖然玫瑰之窗是在1927年才設計完成,卻不會和教堂古典建築形式產生衝突。另一個關於玫瑰之窗有趣的說法是宗教上的一種隱喻教堂外的世界是黑暗的,只有走進教堂、皈依上帝,才能見到光明面


【玫瑰之窗】用了兩萬多片彩繪玻璃,以其複雜的窗花格和彩色玻璃而聞名。


【玫瑰之窗】的設計受到羅馬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影響,所以造型也跟其他彩繪窗不同。

參觀教堂
除了欣賞每一個祭壇的彩繪玻璃窗,我們仔細看每個祭壇與角落都有不同的雕像,有些特別的就分享給大家啦。


聖維特大教堂的主祭壇是教堂核心,也是最神聖的區域之一。


向祭壇望去,規模巨大的空間層次感強烈,高聳拱頂讓視覺向上延伸,神聖肅穆,開闊深遠又極具有深度。


教堂不僅是彌撒場所,也是捷克國王和王后加冕典禮的聖地,並為眾多聖人、君主、主教的安息地。


教堂最內部的禮拜堂,上方的彩繪玻璃,由左至右,刻繪著聖母、耶穌等。


「聖瓦茨拉夫禮拜堂」彩繪玻璃畫像是主教、國王與聖經中的重要人物。


聖約翰·內波穆克是波希米亞的守護神,也是天主教的重要聖人,他的墓在教堂內具有重要的地位。


聖約翰·內波穆克(Sv. Jan Nepomucký)純銀墓棺由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Erlacher)設計,耗費約20噸純銀打造。


雕像通常是對捷克歷史或宗教有重要意義的人物,例如波希米亞公爵。


再往裡面走,出現在眼前的是教堂都有的告解室,不知怎麼,這時腦中出現的,卻是周星馳在上海灘賭聖裡的泡妞畫面。三叔:好阿!這個神父好靈的,好棒的…不打擾你們了…再見


在嚮導幽默風趣的介紹之下,我們離開了聖維特教堂,礙於行程,我們參觀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個鐘頭。


站在教堂下的人們顯得更為渺小,再來一張廣角拍攝的宏偉教堂。


要一直跑到比較遠的距離,才能拍下整個教堂。

03
黃金小巷 Zlatá ulička

黃金小巷開放時間隨著季節不同而改變,晚上可以免費進入。傳說鍊金術師試圖煉出黃金,他們為魯道夫二世皇帝效力工作。另外一個比較平民化的版本是【黃金小巷 Zlatá ulička】原本是金匠、僕人、幫傭們、城堡守衛等人的住處。從 16 世紀前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實際上這地區還是有人居住生活。


N27沒記錯是間雜貨店,裡面商品豐富,我們在這也逛了一會。


黃金巷內N22的藍色建築物,就是卡夫卡的租屋處。


仔細看這張床居然是雙人床,整體空間比較矮小。


這小屋擺設著家具跟器具,模擬當時的居民生活。


這裡的居民多是中下階層,所以有的房間甚至小到只能放單人床。


布拉格城堡軍械庫,長劍劍身較長,通常需要雙手握持以有效操作。防禦敵人的圓形盾牌(可能是圓盾或塔吉盾)。


中世紀騎士盔甲,左邊是成人尺寸,右邊是兒童尺寸。


不同尺寸的長劍與近距離防禦的匕首,通常用於戰鬥或儀式。


接著嚮導帶著我們,前往她口中的秘密景點,她說她總是喜歡在導覽結束後,帶著團員們來此散步,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穿梭在城堡的庭園,和人山人海觀光區的布拉格城堡相比,這皇家花園顯得格外靜謐。


享受著舒適的陽光,我們已經逐漸地離開布拉格城堡的範圍。


走路過程中,無意間發現街道上也是充滿一些意外的小驚奇。


塔樓與遠處的城市天際線和山丘相映成趣,從這裡開始遠眺舊城區。


隨便拍張照片,都有如風景明信片般的動人、美麗的風景。


布拉格城堡位處丘陵,是俯看千塔之城最好的位置了。


導遊也不會一直催促我們要趕路,我們緩緩散步地走回街道巷弄。


路上看到的慕夏,不知道寫的是什麼意思?


團員們放慢腳步,回頭再看看布拉格街道,感受藝術氣息。

04
米其林餐廳 Coda

接下來今天的重頭戲,中午我們要去吃米其林推薦餐,餐廳是位於詠嘆調旅館(Aria Hotel)Coda Restaurant。一如以往,餐點已由導遊點好,大家依序入座。


Aria Hotel Prague本身就是一個以詠嘆調音樂為主題的飯店。


Coda (原意為樂章)餐廳裡處處都有象徵著音符、樂譜的擺設,應該就是為了呼應主題,每週二至週六,現場鋼琴小夜曲為客人演奏。


酒店內的Coda餐廳,就是我們期待的米其林,記錄一下2015米其林推薦標誌。


飯店大廳的休息區,搭配的黑白色調宛如鋼琴黑白鍵。


我們抬頭看著陽光變化,走廊上的天井灑落的光線很美。


午餐主要為前菜、主餐、甜品的套餐,四人座位不會過於擁擠。


從餐前的麵包就可看出餐廳的用心別緻,真不愧是的米其林等級。


前菜-沙拉和起司搭配得宜,讓大家胃口大開。


服務人員貼心的等大家前菜吃的差不多了,才送上令人垂涎欲滴的主餐-牛排。


近拍一下牛排的橫切面。雖然整體看來份量不多,但仍飽足感十足。


用完主餐後,隨即送上的酸甜不膩的冰淇淋搭配著香醇順口的咖啡,為午餐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餐廳從採光到擺設都十分用心,營造了一個舒適的用餐環境,處處能感受到對美食的堅持。

04
查理大橋 Charles Bridge

下午的行程是去查理大橋以及布拉格最有名的天文鐘塔。走出餐廳,我們踏上橫跨伏爾塔瓦河(Vltava)、連接新舊城區的【查理大橋 Charles Bridge】。因為擁擠的人潮,讓大橋被人戲稱為「扒手橋」,上橋之前導遊還特別叮嚀我們,背包背在前面是自己的,背在後面就是別人的,一定要留意自身物品

「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查理大橋。」
──法蘭茲·卡夫卡,出生於奧匈帝國的德語小說和短篇故事作家


查理大橋連結了布拉格的舊城區與小城區。


查理大橋長約516公尺,寬約10公尺,擁有16個橋拱和兩端的3座橋塔。


位於查理大橋上的耶穌基督與聖科斯默斯(左)和聖達米安(右)雕像。

查理大橋的歷史
查理大橋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橫跨在伏泰爾河上十七座橋中的第一座,查理大橋原址在10世紀時原是座木橋,在被火燒掉後於1170年建了尤蒂斯橋(羅馬式石橋),但卻於1342年被水沖毀,於是查理四世立誓要蓋一座堅不可摧的大橋,在1357年親自為大橋打下奠基石,正式破土動工。它最初被稱為石橋或布拉格橋,直到1870年才正式改名為查理大橋。


布拉格城堡與伏爾他瓦河河面,形成浪漫無比的美景。


岸邊色彩繽粉的房屋建築,讓我又忍不住駐足拍攝。


查理大橋滿滿的小販、精美的雕像、擁擠的人潮,讓我們走了約半個小時。


雖然只有短短的五百公尺,但布拉格與伏爾他瓦河河面,形成浪漫無比的美景。


「殉道者」聖約翰內波穆克因拒絕向國王透露王后的告解內容,被波希米亞國王扔下橋淹死,傳說觸摸雕像底座的浮雕會帶來好運。


傳說中被投入河的位置所在地,大家把浮雕摸到金光閃閃了。


走在橋上就像在參觀一座露天博物館,橋上的三十座雕像,每座雕像述說著一段故事。


聖若望·馬塔(John of Matha)、聖斐理斯·瓦盧瓦(Felix of Valois)以及聖伊馮(Saint Ivan)的雕像。


查理大橋上的「聖約翰·馬塔、聖費利克斯·瓦盧瓦和聖伊萬三位一體雕像」。


除了橋上的雕像,在橋墩也有許多青銅雕像。


走過查理大橋後,馬上看到了查理四世的銅像。查理四世銅像位於布拉格的查理大橋上,是這座橋上最著名的雕像之一。


人潮依然擁擠,今天還遇到了二個騎著馬的騎警隊,帥氣十足。


出現在眼前的黑色建築,就是布拉格13座城門之一的火藥塔。


走過城門我們要去逛街了,從這邊開始歐洲風格的建築看得我們目不轉睛。

購物行程
離開查理大橋,我們繼續往布拉格廣場移動,途中經過蔓菲蘿 manufaktura專賣店與菠丹妮 Botanicus,導遊告知我們集合時間、地點便讓我們自由行動。


聲勢驚人的團員們往店裡衝,我們買了幾瓶精油、香皂便離開了。


菠丹妮有講中文的專人為團客們介紹商品,滿滿的商品,大家根本殺紅了眼。


菠丹妮 Botanicus主打手工皂和玫瑰系列商品。


這包裝小巧精緻,也難怪成為送禮的好選擇。


當團員們都擠在菠丹妮,我老婆看到隔壁的這家商店,禮品店內的商品價格都不便宜啊。


可愛的刺蝟筆【KOH-NOOR】是捷克國營品牌,成立於1790年,專賣鉛筆、色鉛筆、炭筆等美術用品。

05
布拉格天文鐘


這座鐘塔,真的是一件集工藝、科學、天文學於一身的藝術品。

布拉格天文鐘設計精巧複雜,包含三個:天文鐘面、行走的使徒和日曆盤。天文鐘面顯示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黃道十二宮。天文鐘兩側有象徵貪婪、虛榮、慾望和死亡的雕像,隨著報時展現動作。天文鐘最上方有二道小門,每個整點,鐘面上的小窗會打開,十二使徒會依次現身。行走的十二使徒是一個發條裝置。這些使徒出現的順序是固定的,保羅和巴拿巴取代了大雅各和馬太。


在天文鐘的二旁有四座人像,由左至右,分別是照鏡子的人-代表虛榮,拿著拐杖跟錢包的人-代表貪婪、吝嗇,拿著沙漏的骷髏-代表死亡、土耳其回教徒-代表著快樂或慾望。


天文鐘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除了時間,還模擬了地球、太陽和月亮間的軌道,顯示各種天文資訊。


日曆盤位於天文鐘的下方,代表月份和季節。由內而外分別是布拉格城徽、黃道十二宮和最外圈的農耕圖(代表十二個月份裡,不同的農民生活),而日歷鐘的二旁的四座人像,則是哲學家、米迦勒(天使長)、天文學家、和歷史學者。


傳說,鐘錶師傅Hanuš (Jan Růže) 於1490年製作天文鐘,當時市議員怕他再做出更壯觀的作品,弄瞎他的雙眼讓他無法繼續工作,傳說是否為真已經不可考究了。

360度展望台
要登上天文鐘展望台,是需要買門票的,成人的門票為130克朗(此為2015年9月價格),折合台幣不到200元,在這一定要跟大家強力推薦,到布拉格一定要留點時間登上展望台,飽覽布拉格的城鎮美景。


我們在展望台待了好久、拍了不少照片,直到心滿意足才離開。


天文鐘展望台擁有360度的視野,可以在此瘋狂的捕捉這城市美麗的身影。


往下望可以看見位於廣場中央的雕像,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Jan Hus)的雕像。


老城廣場上人潮熙攘,街道繁忙,展現了歐洲古典城市的獨特韻味。


老城廣場不僅是重要的觀光景點,也經常舉辦慶典、市集以及各種活動。


廣場周邊環繞著哥德式的泰恩教堂、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以及擁有天文鐘的老市政廳。


走下天文鐘塔則是緩緩的下坡,牆上有著不少關於天文鐘的老照片和介紹,值得一看。


塔樓內部通常會利用窗戶或人工照明,確保樓梯間和內部結構的採光。


塔樓中央通常設有堅固的支撐柱或電梯井,用於承載天文鐘的機械裝置或方便遊客登塔。


螺旋式樓梯,圍繞著中央的電梯井或支撐結構向上延伸,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最後我們要離開天文鐘前,在一樓階梯拍了一張。

06
地窖餐廳

接著又到了今天的晚餐,是間位在地下室的餐廳(真的想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了),因為餐廳的燈光昏暗,加上餐點並沒有很吸引人,吃完後也許是太油膩,對它的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許多東歐餐廳或酒吧,保留地窖原始的拱形磚牆、石材牆面,營造出獨特的氛圍。


濃湯表現的中規中矩,沒有比較特別。


啤酒的口感還算可以接受。


就是這肥滋滋的豬腳,讓我一整晚都感覺油膩。


餐後的冰淇淋搭配鮮奶油,大概是晚餐中唯一的亮點。

結束晚餐大伙走回布拉格的希爾頓飯店休息,明天就要拉車回到維也納,而我們的旅程也快接近尾聲了。

回To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