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神祕埃及】Day5-哈姬蘇神殿、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
01
哈姬蘇神殿
/
圖中的入口處,傳聞是哈姬蘇在結婚前的建築師情人-森穆特的墓,哈姬蘇神殿就是出自他的設計。
古埃及女法老王
-
在古埃及的歷史裡,有三位知名度較高的女性,第一位當然是在好萊塢闖出名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埃及豔后-克麗歐佩特拉七世(頭銜:女王),第二位則是擁有絕世美貌的-娜芙蒂蒂(頭銜:王后),而第三位便是今天的主角-哈姬蘇(或稱哈特謝普蘇特,頭銜:法老王),她的名字在古埃及語裡,有著「最高貴女士」的意思,這位第十八王朝的第五位統治者,也是考古學家們公認最成功的法老王之一。
-
哈姬蘇的傳奇人生
-
哈姬蘇除了在事業上的成就非凡,人生也同樣精彩(不輸台灣的鄉土劇)。她是法老王(圖特摩斯一世)和皇后所生的長女,在她老爸死後,欲繼任法老王-圖特摩斯二世因血統不夠純正(他是圖特摩斯一世和側妃所生),所以娶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哈姬蘇為妻,來說服大眾他的正統性,但圖特摩斯二世的身體孱弱多病,才繼位短短幾年,就上天堂找他老爸了,所以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只好找了年幼的圖特摩斯三世(圖特摩斯二世的兒子)來繼承法老王的位子,但因為圖特摩斯三世年紀還太小,所以哈姬蘇成為了他的監護人,從此開始了她的傳奇人生。哈姬蘇的血統雖然純正,但身為女性的她,要成為法老王並不容易,所以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當性,她便宣稱自己是阿蒙神的女兒,還製造了阿蒙神使皇后懷孕而生下她的神話,並將這個神話雕刻於神廟之內,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及成為法老王的資格,隨後她便開始戴上假鬍鬚、穿著男裝、手持權杖,以男性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所以至今保留下來的雕刻,多是以男性為主。
哈姬蘇統治的二十五年期間,雖然減少了戰爭,使得埃及對外的統治有些動搖,但也開始大力推動對外貿易,使埃及繁榮富庶、經濟起飛,有了錢之後便開始大興土木,建立大規模的神廟(包括了知名的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哈姬蘇神殿…等),將埃及經營的有聲有色,絲毫不遜色於任何男性法老王。
-
王位的繼承
-
在統治了埃及二十一個年頭後,哈姬蘇便因病過世了,在她死後不久,所有和她有關的雕刻、雕像都遭摧毀,就像是有人試圖消除她曾統治埃及的紀錄,而這個兇手,應該就是接任的法老王-圖特摩斯三世,至於原因為何,說法有很多種,有人說是為了報復哈姬蘇篡奪了屬於他的王位(復仇)、也有人說是和她的建築師男友森穆特有關(不倫),但我比較能接受的說法,則是哈姬蘇僅有一個女兒,而且哈姫蘇也希望女兒能和她一樣,成為獨當一面法老王,所以才讓圖特摩斯三世不得不將哈姬蘇的所有證據消除,避免影響了王位的繼承(圖特摩斯三世要將法老王的位置傳給兒子),但由於證據已遭抹滅,真實的情況也已不得而知了。
-
在死者之書中,阿努比思會拿著天秤,測量亡者的心臟,看亡者是否有資格進入死後的世界。
02
帝王谷
/
曼儂巨像
-
離開帝王谷後,還有個會順路經過的「小」景點,那就是【曼儂巨像】。但這個所謂的「小」景點,卻一點也不小,它的高度足足有十八公尺,只是因為巨像後的神殿,已因尼羅河氾濫而遭沖毀,僅剩下這二座巨像孤獨的矗立在這廣大的遺址之上,參觀的時間用不到五分鐘就能結束,所以才稱它為「小」景點。可是導遊哈珊也沒有偷懶,有為我們大概介紹了一下:「為何明明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卻被稱為【曼儂巨像】呢?」導遊哈珊解釋:「因為在西元前27年曾發生大地震,使得其中一座巨像出現裂縫,從此以後在日出之時巨像便會發出聲響,希臘人發現後,認為這是為了英雄曼儂死去而哭泣的聲音,所以將其取名為【曼儂巨像】作為紀念。」
導遊哈珊讓大家拍照留念後,催促大家快點上車,因為要把時間留給下一個景點,那就是埃及最大的一座神殿-卡納克神殿。
-
03
午餐 中式餐館
/
紅色的燈籠、大大的彩球,這大概就是外國人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吧!
04
卡納克神殿
/
日光大道
-
通過了旅客中心,我們先是被巨大的第一塔門所震撼,塔門高度有三十八公尺、一百一十三公尺寬、厚度也有十五公尺,是我們這幾天下來見到的最大塔門!接著在道路的二旁,還排列著象徵阿蒙神的羊頭獅身像(或稱斯芬克斯),守護著這巨大的神殿,這段道路被人們稱為「公羊大道」或是「日光大道」。
-
塔哈卡涼亭
-
通過第一塔門後,我們來到偌大的前庭,這裡除了羊頭獅身像外,左側還有塞提二世神殿、右側的是拉美西斯三世神殿、中央的斷柱則是【塔哈卡涼亭】的遺蹟(涼亭的作用,是在祭典時,暫時停放聖舟,並舉行迎神典禮的地方,也是此作用),但涼亭在西元前769年遭地震震毀,僅剩一根柱子完整的保留到現在。
-
卡納克神殿的第一塔門,左右的高度不對稱,有人說是還來不及完成,也有人說是損毀造成?
石柱上的雕刻,內容除了向阿蒙神獻祭場景,還有法老王凱旋而歸的故事。
大列柱室
-
參觀完前庭後,我們走進第二塔門,隨即見到氣勢非凡的【大列柱室】(the Great Hypostyle Hall),這裡就是卡納克神殿裡最知名的建築結構,由一百三十四根高聳巨大的柱子,撐著這座宏偉神殿的巨型屋頂。這些柱子裡,又以中間二列的柱子最為粗壯、高大,為的是支撐除了屋頂之外的氣窗結構,如此精湛的建築技術,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
畫面由左至右,分別是阿蒙神的兒子-孔蘇、阿蒙神的妻子-姆特、阿蒙神及法老王。
方尖碑
-
走過大列柱室,穿過第三塔門,便會見到埃及除了金字塔外,最具特色的建築物-方尖碑了,方尖碑通常以整塊的花崗岩所雕刻而成,重量高達數百噸,其作用通常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宗教性質-通常是奉獻給阿蒙神,第二種是紀念性質-用來宣揚法老王的功績,而第三種則是裝飾性質(一種有錢就是任性,我就是要蓋的概念~XD),全埃及境內有九座方尖碑,卡納克神殿包含了二座,一座是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另一座則是全埃及最高的-哈姬蘇方尖碑(足足有三十公尺)。
-
左邊是圖特摩斯一世的方尖碑,右邊被圍起來的,則是女法老王-哈姬蘇的方尖碑。
這座倒下的也是哈姬蘇方尖碑,上面刻著阿蒙神為哈姬蘇加冕的故事。
05
路克索神殿
/
路克索地區,除了最知名的卡納克神殿外,路克索神殿也是不可錯過的景點。
路克索市區
-
-
路克索市區的沿途風景
行程走到這裡,卻發生了巨大的悲劇,就是我的相機記憶卡快要被塞滿了!!但一時間也找不到可以購買記憶卡的店家(就算找到,也會被獅子大開口吧~哭),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忍痛刪照片(大家一定要準備足夠的記憶卡丫)!但就在我要開始刪照片的同時,卻已經到達路克索神殿了,無奈之下只好邊逛邊刪邊拍照了。雖然我們心理一度盤算著,這段路就算走過去也不算太遠,還可以邊走邊欣賞沿路上的風光,但頂著中午的大太陽,應該還沒走到路克索神殿就已經曬成人乾了,只好放棄這個念頭,和大家一起搭著遊覽車前往路克索神殿。
路克索神殿,底比斯,太陽神阿蒙之城。路克索神殿塔門前,原本有二個坐姿及四個站姿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現今只剩二坐一站,而方尖碑原來也有二座,但其中一座已經被當成禮物,送到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了。
三種宗教遺跡
-
路克索神殿還有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在神殿內部,同時見到三種不同的宗教遺跡,除了原有的古埃及神殿,另外還有一座阿布赫格清真寺,跟部份基督教遺跡。當然最早出現的建築是路克索神殿,但就在埃及國力衰退遭羅馬帝國入侵,神殿的部份結構遭到破壞並改建成教堂,並畫上不少基督教的壁畫,接著又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神殿遭黃沙掩埋,十三世紀時不知情的人們在神殿上蓋了座清真寺,就這樣神殿又隱藏了數百年,直到了2007年6月,清真寺遭火災損毀,為了維修阿布赫格清真寺,才意外發現了原本被長埋地底的路克索神殿。
-
雕像已經被破壞到沒有面貌,可以在開羅埃及博物館看到保存完整的雕像。
雖然路克索神殿的主廊也很壯觀,但看過了卡納克神殿的大列柱室後,感覺完全沒得比。
撒拉菲斯聖堂
-
導遊哈珊帶著大家逛完神殿一圈,精彩的故事及生動的講解,讓大家對古埃及的認識又更上了一層樓,但也因為精彩的解說,壓縮了我們拍照的時間,最後剩沒幾分鐘的拍照時間,大家只好迅速將知名的景色都收入相機,便到入口處集合,這時候才發現一旁有座不像古埃及風格的建築,詢問了一旁的導遊哈珊,才知道原來這座小聖堂,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在西元126年自己的生日時所建的,名為撒拉菲斯聖堂,而聖堂中有位身穿羅馬風格服飾的女性雕像,身份為何,則已不可考了。
-
人面獅身像大道
-
從卡納克到路克索這二座神殿之間有條連接彼此的道路,長度不到三公里,是古埃及在新年-歐佩特節(Feast of Opet;這個節日是為阿蒙與姆特舉行)時,法老王舉行祭典時使用的,祭典時會將阿蒙神、姆特及孔蘇放在聖舟上,沿著這條道路移動並大肆慶祝,且會在路上發放麵包、啤酒…等食物,除了可以顯示國力的強盛,也告訴人民法老王的神性,用來加強其統治的權力,而這一年一度的大日子一開始只有十一天,到了後期甚至延長到二十七天之久。」。
-
小插曲
-
走回遊覽車的路上,大伙發現一旁竟然有間麥當勞!這讓團員們的眼睛都為之一亮。有做過功課的團員們,這幾天不時留意著麥當勞的出現,為的當然不是到處都可以吃到的大麥克,而是只有埃及麥當勞才有的大毛巾,在和領隊阿亮商量過後,阿亮帶著想買毛巾的團員,用最快的速度購買完毛巾,結束了這天精彩又疲倦的行程。
而今天最後的行程,就是要坐四~六個鐘頭的車,前往知名渡假聖地-虎加達!!沿路上睡睡醒醒的,虎加達位於紅海旁,歐洲人在冬天來虎加達度假。(下篇待續)
-
留言
張貼留言